跟中国争了十几年,俄罗斯终于放弃开发银行的控股地位,放弃与中国竞争。
今年6月,上合组织成员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。俄罗斯终于同意,由中国主导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。这场持续十几年的博弈,最终还是以莫斯科的让步而告终。
原本极力反对中国主导的俄罗斯,如今为何会做出让步?随着开发银行的逐步建设,中俄之间是否还会产生矛盾?
俄罗斯:从棋手到棋子
自苏联解体后的15年内,俄罗斯一直在试图重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金融体系,想要恢复国力。
2006年,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共同发起欧亚开发银行,并获得很多国家积极响应。其中,俄罗斯的控股占67%,具有绝对话语权。
这种结构,让莫斯科在重大决策上拥有绝对话语权。通过这个银行,俄罗斯迅速掌控了区域内重大项目的融资渠道,将中亚经济命脉紧紧抓在手中。
展开剩余88%这种控制,比苏联时期单纯依靠军事手段更加牢固,俄罗斯凭借这个银行,成功将中亚的经济命脉掌控在自己手中。
在随后的十几年里,欧亚开发银行成为俄罗斯推行卢布区域化的关键平台。
俄罗斯通过各类金融业务,加深了这些国家对其经济的依存度,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卢布在区域内的流通范围和影响力。
可以说卢布能有现在的影响力,除了本来就有的大国公信力做背书以外,欧亚开发银行占很大一部分功劳。
这也是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提振经济的一大手段,并且效果显著。
可是俄乌冲突的爆发,却狠狠给了俄罗斯一刀。
西方将俄罗斯主要银行踢出SWIFT系统,导致欧亚开发银行的跨境结算功能几近瘫痪。
不少中亚国家纷纷调转政策,开始了加速 “去俄罗斯化”,转向中国寻求替代方案。
哈萨克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在2023年对中国机械进口激增58%,直接填补了俄罗斯退出的市场空白。
俄罗斯自然不愿意就这样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,因为上合组织开发银行,直接挑战了俄罗斯在中亚的经济布局。只要银行建起来,那就是对俄罗斯的削弱。
而且,俄罗斯担忧新的多边金融机构,会稀释其在欧亚经济联盟中的主导地位,也害怕民币可能借此扩大在中亚的影响力。
换句话说,俄罗斯不是怕中国建银行,而是怕这个银行会打破现有格局,让自己在中亚的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,被中国分走。
所以,俄罗斯出手了。
俄罗斯始终不愿放弃主导地位
解体后的苏联变成俄罗斯,但是其固有的霸权思维,好像还没有消失。
为了稳住自己在中亚的经济地位,俄罗斯曾经通过多种来反对中国的建议。
在 2010 年中国提出设立构想时,俄罗斯明确表示表示抵制。
在后续的上合组织相关经济合作讨论中,但凡涉及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议题,俄罗斯总是从中作梗。
2012年上合组织峰会,中国提出成立开发银行等建议,俄罗斯立马提出多项 “技术性意见”,比如,它建议在欧亚开发银行基础上成立新银行。
单看这一条,就能体会到俄罗斯来者不善了。欧亚开发银行本就是俄罗斯控股的,如今在这个基础上成立,岂不是直接把这个银行交给你了?这是万万不能同意的。
除此之外,俄罗斯还对打造自由贸易区等配套经济合作提议,要求再深入研究,导致相关建议未能达成一致,也未能签署任何文件。
这些动作,成功拖延了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推进进程。
此外,俄罗斯还利用自身的影响力,长期向其他成员国施压。
凭借自身在中亚地区传统的地缘政治、经济影响力,使得部分原本对中国提议感兴趣的成员国,即便内心有合作意愿,也不敢轻易忤逆俄罗斯的意思。
这些国家,在公开表态及推进落实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事宜方面,变得谨小慎微,直接阻碍了该项目的顺利进展。
即使在2015年中国发起亚投行提案时,俄罗斯仍然对此嗤之以鼻。
当年普京认为亚投行成立,势必会抢走欧亚开发银行成员 、损害卢布国际地位。但是这种观点根本就站不住。
亚投行宗旨是,加强亚洲及其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,通过贷款、股权投资、担保等,为交通、能源等领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,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与经济一体化。
关注重点在于基建项目融资,对成员经济、政治体系冲击极小,不会导致欧亚开发银行成员流失,还会有互补作用。
这种有色眼镜一旦戴上,就很难公正客观的评价亚洲金融组织了。
态度的转变
可是谁也没想到,俄乌冲突的爆发,却让俄罗斯不得不改变他的想法。
在俄罗斯被西方制裁,踢出SWIFT系统后,还冻结了约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。
这一下子就让俄罗斯经济元气大伤,连带着它主导的欧亚开发银行也近乎瘫痪,跨境结算功能基本废了。
中亚国家见状,对俄罗斯金融体系的信心大打折扣。
中亚各国本就盼着经济发展,急需大量资金投入基建、能源等领域。可俄罗斯深陷制裁泥沼,自身难保,那还来的钱去支援他们呢?
而中国提出的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计划,正好能给中亚国家提供资金支持,帮它们搞建设,促进经济发展,自然得到不少国家响应。
在这样的局面下,俄罗斯再固执地守着主导权已没意义,不如顺势而为。
同意由中国主导,是有好处的。一方面俄罗斯能借助上合组织开发银行,和中国等成员国在能源、交通等领域加强合作,继续延续自身影响力。
另一方面,也能通过参与其中,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冲西方制裁。
顺带着拓宽与亚洲市场的联系,说不定俄罗斯还能找到新的经济发展机会。
总结
说到底,俄罗斯的让步并不表示他在示弱,反而是一种理性的选择。这种态度的转变我们更要警惕,能屈能伸方为丈夫,俄罗斯很明显知道自己需要什么,也愿意为了长远目标放弃一些短期利益。这比某些目光短浅的国家强得多。
不过,越有挑战我们越高兴,毕竟中国的话语权也不是一下子就来的,而是战胜对手后,所赢来的尊重汇成的。
或许,只有这样的俄罗斯才能值得我们去信任、去尊重。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溜须拍马的小弟,而是一个能互相督促进步的朋友。
信源
发布于:重庆市网上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