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中,皇室兄弟为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的故事屡见不鲜,唐太宗李世民与兄弟的玄武门之变就是最典型的例证。然而,历史长河中也有两对堪称典范的皇室兄弟,他们不仅没有因皇位继承而反目成仇,反而相互谦让,最终弟弟继承大统开创盛世,兄长也得以安享富贵、善始善终。这样难能可贵的兄弟情谊,在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中显得尤为珍贵。
第一对令人称道的兄弟是东汉的汉明帝刘庄与东海王刘彊。公元25年,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后,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:是立结发妻子阴丽华为后,还是立已育有长子刘彊的郭圣通为后。阴丽华深明大义,主动推辞后位,建议立郭圣通为后。于是,年仅周岁的刘彊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。然而十五年后,因郭皇后家族专横跋扈,刘秀废黜郭氏改立阴丽华为后。按照礼制,嫡长子刘阳(后改名刘庄)理应取代庶长子刘彊成为太子。令人动容的是,刘彊深明大义,多次主动请辞太子之位,而阴丽华与刘庄也屡次推让。最终在公元43年,刘秀忍痛改立刘庄为太子,同时给予刘彊特殊优待,将富庶的鲁国也划入其封地。刘庄继位后开创明章之治,而刘彊也得以安享晚年。刘彊去世时,汉明帝悲痛欲绝,以超越亲王的规格厚葬兄长,这段兄弟情谊成为千古佳话。 另一对堪称典范的兄弟是唐玄宗李隆基与其兄长李宪(原名李成器)。公元684年,年幼的李成器在父亲李旦第一次即位时被立为太子,但很快因祖母武则天称帝而被降为皇孙。在武周时期,年仅11岁的李成器就承担起保护四个弟弟的重任,兄弟五人在险恶的宫廷环境中相依为命。公元710年,李旦复辟后,按常理应立长子李成器为太子。然而李成器却以三弟李隆基在政变中立下首功为由,坚决推让储君之位。更难得的是,在太平公主企图利用李成器对抗李隆基时,李成器选择闭门不出以示支持弟弟。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后,对兄长格外优待,每逢李宪生辰必亲自登门祝贺,在其病重时更是亲率御医诊治。李宪去世后,唐玄宗追封其为让皇帝,以帝王之礼厚葬,并命皇子们步行扶灵,自己则登上城楼目送兄长最后一程,其情其景令人动容。 这两对皇室成员的故事告诉我们,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,依然有人能够坚守手足之情。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兄友弟恭的真谛,在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中树立了道德典范。刘彊与李宪的谦让不仅保全了兄弟情谊,更间接促成了明章之治和开元盛世两大盛世的出现。他们的故事穿越千年时光,至今仍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:在利益面前,亲情与道义更显珍贵。 发布于:天津市网上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